close
這兩個月安排的裝氣活動湊巧都是舞台劇
12月-賴聲川:如影隨行 
主要在探討存在/不存在的觀點 賴聲川信奉密宗有一段時間了
還翻譯過ㄧ本僧侶與哲學家的書<-還沒看完 有點枯燥...畢竟我是個凡人....
所以在劇中以黑色喜劇的方式來討論中陰,存在不存在的問題 非常有趣
死去之後直到另一個生命再起這之間叫做中陰 我覺得有點像是鬼魂吧
戲中用類似[靈異第六感]的手法來處理 讓觀眾一開始沒有意識到劇中人物是人是鬼
(當然聰明如我~加上唸導演科老爸的遺傳 一開始就發現那個不是人啦)
到戲結束 才知道原來鬼還真多隻
其實 現實生活中也是 尤其在這高速高壓的時代
活著的人也許比鬼魂更無助 更沒有情感 更漫無目的的漂浮著
比鬼魂還像鬼魂 就如劇中 讓人分不清到底誰是人誰是鬼
而冷漠的世間也許比陰間來的更令人怯步吧
另一條主軸 如夢
如夢的老公一直懷疑自己的老婆與一位男子-浩凡外遇
一怒之下 殺了自己的老婆
最後才知道這個男人全是自己老婆為了引起老公注意幻想鍍造出來的人物
這段滿心酸的
其實每個男男女女除了身旁的那個人 自己心中都有一個浩凡
其實對方要求的只是很簡單存在感 最平凡的擁抱
人卻在年紀增長 權力慾望越來越多之後 忘記了那個最單純的感覺
整體來說故事情節 舞台大致上都不錯
我喜歡多媒體影片投射在薄紗布幕上的手法
有點迷濛 有點暈眩 有點讓你似乎要思考卻不知道要思考什麼的感覺
對話時而幽默 音樂時而悲傷 大量的影像又讓你時而若有所思
看完後 讓人心頭不自覺得有點點淡淡的blue 回去慢慢咀嚼戲劇的內容
推薦的一部舞台劇喔
--------------------------------------------------------------------------------------
話說百花金雞獎的劉曉慶 要來台演出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不來跟大夥湊湊熱鬧怎麼可以 在股票慘跌之下買了張便宜票..也要1000ㄋㄟ
做在很遙遠的倒數幾排 與平均年紀60左右的觀眾一起等待開場
不知道是因為期望過高 造成失望過大
我竟然破天荒有史以來看了半場就離場了
當然 因為腰酸 讓我不想再花一個半小時坐下去
不然再怎麼不好看我也會撐到結束的
怎麼不好看呢
第一 舞台的佈置個人認為有點粗糙 雖然不能要求佈景像外國歌劇那樣的手筆
但是整個舞台細緻度不夠是無庸置疑的 畢竟他票價不便宜最貴要4000
美術設計也完全無法呈現上海百樂門或台北夜巴黎那種紙醉金迷 風華絕代
第二 收音很差 做在遠一點的音量過小不說 麥克風也老是出現雜音
不好笑的笑話還會放罐頭笑聲 讓我很傻眼
第三 本戲以舞廳為主軸 幾幕舞者跳舞的畫面 音樂是有歡樂啦
但舞者似乎有點沉重 跳不太起來 不夠輕盈 跟音樂的歡樂感有點分離
雖然我知道演員並非專業舞者 不過作品的細緻度都是從這些細節堆疊出來的
但劉曉慶的演技是真的無話可說
把金大班的率直 霸氣 過去風光歲月的自信 回憶過往時光的落寞 表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演20歲時的金大班個人覺得有點吃力ㄋㄟ 不太能感受到青春
但這些都不是讓我離場的主要原因
最糟糕的是一幕 10分鐘有吧 詮釋金大班跟第一任心愛男友之間的感情交媾
在有點窮酸的舞台中 跳了一段纏綿的舞 編舞本身姿態就沒有編的很美
加上空曠的舞台中間還升起了一個完全沒有包裝的升降台....
最後背後的藍色布幕亮起滿天的星星的同時....當場覺得俗不可耐 走人啦.....
也許是最太遠的因素 沒有辦法好好欣賞到劉曉慶的臉部表情 我想那才是最精采的部份
難怪外面那麼多人在賣望眼鏡
畢竟偌大的舞台 並沒有攝影機去take你的臉部表情 於是就少了那份精采
並非我太苛求 個人認為 舞台劇不是電視劇 也不能把全戲的高潮壓在一個表演者身上
不過我是肯定劉曉慶的演技 手部表情啦 肢體語言啦 包括他的聲音我都覺得很有戲感
但是舞台劇也不單是靠演員演技精湛就能稱作好的舞台劇
好的舞台劇演員當然很重要
但還需要靠音效 燈光 服裝 道具 戲劇編排 每一個細節所組合而成
加上金大班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情節 想要傳達的訊息也是常被討論的議題
不在其他'方面上做出區別 很難令人耳目一新 或細細品味
不過儘管如此 一齣戲能夠賣座 畢竟有他的道理
許多年長的觀眾 台上在上演的同時 腦中的思緒也許也一起飄回那幾十年前
年輕風華的歲月風光 或者回憶起那段沒有結果的苦澀戀情
感受畢竟跟我是不同的
也不後悔去看了 畢竟要親自看了 才能有所感受
不管是好是壞 都是很好的經驗
不過感覺上 台灣的舞台劇好像成熟的許多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